規模最大、規格最高!美國企業為何加速擁抱進博會?

分享到:

規模最大、規格最高!美國企業為何加速擁抱進博會?

2023年11月09日 22:56 來源:中國新聞網
大字體
小字體
分享到:

  中新網11月9日電(記者 吳濤 宮宏宇 吳家駒)11月的上海,萬眾關注,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此盛大開啟,吸引全球目光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進博會,美國參展企業超200家,是進博會歷史上規模最大、規格最高的美國參展團。事實證明,進博會已經成為全球企業難以割舍的市場舞臺。

上海美國商會與美國農業部合作參展2023年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。今年是美國政府首次設立官方展館。<a target='_blank' href='/'>中新社</a>記者 殷立勤 攝
  上海美國商會與美國農業部合作參展2023年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。今年是美國政府首次設立官方展館。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

  規模最大、規格最高的美國參展團

  今年的進博會上,美國企業的參會態度可以用“十分積極”來形容,參展企業超200家,是進博會歷史上規模最大、規格最高的美國參展團,包括福特、特斯拉、默沙東、強生等多家美資大型企業積極參展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今年美國政府還首次在進博會設立官方展館——美國食品和農業館,此外,美國代表團派出了美國農業部主要官員參加,這也是美方首次派出此類高級別官員參會。

  在400多平方米的美國食品和農業館內匯聚了來自美國州政府、農產品協會、農產品出口商、食品制造和包裝企業等17家參展商,商品品類包括肉類、堅果、奶酪、葡萄酒、保健品等。

  “沒有貿易就沒有可持續的糧食安全,當今世界必須對貿易有進一步開放態度。”美國農業部代理副部長幫辦賈森·哈夫梅斯特在進博會上的一番話足以說明態度。

  美國企業“身體誠實”,進博會已成難以割舍的陣地

  不僅僅是參會,眾多美國企業已經將進博會這個平臺當作了產品首發陣地、創新陣地、常駐陣地。

全球首款獲FDA批準的胃內單球囊內鏡體重管理產品Orbera胃內球囊吸引觀眾。<a target='_blank' href='/'>中新社</a>記者 湯彥俊 攝
  全球首款獲FDA批準的胃內單球囊內鏡體重管理產品Orbera胃內球囊吸引觀眾。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

  比如,美國波士頓科學公司這次展示了全球首個獲美國FDA批準的“胃內球囊”體重管理產品。

  “亞洲首發”“全球首發”“首發首秀”等已成為進博會的潮流熱詞。本屆進博會上,有442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、新技術、新服務集中展示。

  “中國是寶潔創新的土壤。”寶潔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許敏接受中新財經專訪時表示,中國消費者積極擁抱創新的產品,同時中國有一流的供應鏈、一流的數字化能力,這使得中國成為創新的土壤,“寶潔在中國的創新成果不僅服務中國,也服務寶潔的其他市場。”

  進博會還實實在在給企業帶來溢出效應。康寶萊中國區總裁、全球高級副總裁郭木對中新財經記者表示,得益于政府部門針對進博會展品臨時許可注冊和備案的便捷措施,康寶萊今年在海外最新上市的5款“康寶萊V”系列植物基產品成功實現了中國首展。

  “海關和市監的政策還允許展品在進博會后入保稅倉延期半年銷售,為企業將海外新品試水中國市場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措施。康寶萊利用進博會的溢出效應,成功實現了‘展品變商品’和‘展商變投資商’的轉化。”郭木表示。

  中國市場的規模,也是美國企業“身體誠實”的一個原因。

  “中國已成為萬豪全球第二大市場。”萬豪國際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毛怡冰直言,疫情讓文旅行業遭受了極大的挑戰,但是疫情之后,“誰也沒有想到,中國旅游行業的復蘇會如此之快,僅僅今年前兩個季度,萬豪集團的業績就已經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,到目前為止,甚至超過了2019年同期的業績。”

11月6日,參觀者在進博會首設的美國食品與農業館內與展臺工作人員交流。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

  收獲的不僅是訂單、市場、創意,更是機遇

  此次進博會,美國派了高級別代表參會,眾多美國企業也更積極擁抱進博會,原因何在?

  中美經貿合作的重要性無疑是原因之一。

  美利肯化工亞太區副總裁兼總經理周兆林接受中新財經采訪時表示,美利肯不是第一次參加進博會,但今年是第一次把公司所有業務單元帶到進博會,CEO也來了,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。“在商言商”,不應把商業政治化,每個市場都有它存在的價值。

  中國市場之大,發展前景之茂不容美國企業忽視,加上越來越開放公平的營商環境,這是美國企業不愿放棄,也不能放棄的一塊主流市場。

  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發布的《世界開放報告2023》顯示,2022年世界開放指數為0.7542,同比下降0.4%,延續了2008年以來的下降趨勢;但中國2008年至2022年的開放指數從0.6789上升至0.7517。

  有媒體分析稱,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,這意味著為全球新技術、新產品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試驗場和投放地。

  要想做中國生意,進博會還是一個不容錯過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。英特爾公司副總裁、英特爾中國區公司事務總經理周兵對中新財經記者表示,進博會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,我們從中間可以獲得很多的信息,它配套舉行的虹橋論壇,對于一些議題的討論,對了解政策是個非常好的窗口。

  這些從前五屆進博會成果也可窺豹一斑。數據顯示,前五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近3500億美元,展示超過2000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、新技術、新服務。所以,在進博會,眾多參會企業收獲的不僅是訂單、市場、創意,更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無限機遇。(完)

【編輯:曹子健】
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評論

頂部